李克强的救市逻辑
“救市”一词,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逐渐成为了官员、金融机构和媒体的“口头禅”,每当中国经济风吹草动,“救市”声音便此起彼伏。舆论场中的所有人,在面对经济困境时都热衷表达政府该不该救市的观点。
由于政府在2009、2010和2012年连续救市,并且新一代领导集体在上台后,也曾于2013年6月强调“稳增长”。所以2014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后,当经济增加值和M2增加值双双不及预期,大宗商品融资套利链行将断裂,房地产销售持续...
好文章,说得很透彻,有条理
工行今日破净。//@弗朗克谭:呵呵。//@弗朗克谭: 还是转转吧~
洋气------@弗朗克谭: 还是转转吧~
牛[good] //@弗朗克谭:呵呵。//@弗朗克谭: 还是转转吧~
呵呵。//@弗朗克谭: 还是转转吧~
银行表外不存在风险贷款,表外的风险权重计算是银行承兑汇票和不可撤销的贷款承诺以及信用卡未使用额度,这些不是银行的资产但同样要记入风险权重,在理论上,表外的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有银行的客户承担风险责任,每个理财产品都有注明。阁下谈得风险是记入同业资产的类信贷类贷款,如包装为信托受益权的同业资产,这是银行的表内资产,只是不在贷款科目下的贷款资产,这要归功于兴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买入贩售也并非都是风险资产,国债和票据类的风险不大,是真实的同业资产。
您好。文中其实说明的比较清楚,资产减值拨备不计入所有者权益,计入当年费用,减值拨备余额要达到贷款总额的2.5%或1.8%,这个事实本人在文中也予以承认且做出分析,认为减值拨备余额是是针对表内贷款总额设定的2.5%损失而非银行面对的整体信用风险,如果加回表外贷款或同业资产里属于非标的部分,以中行三季度表为例,加回后拨贷比达不到2%,考虑表里的信息不完整,实际可能有所出入,但不大。我并非有意混淆这种差别,而是基于这样的理由:1. 以信用风险而非表内贷款作为总额考量,减值拨备余额达不到国家要求,所谓安全垫厚度是打折扣的;2. 坏账率抬高会直接影响营业利润,而不是所有影响都能被安全垫吸收掉;3. 一般风险拨备出现损失时,整体PB就会遭受损失了,而目前市场对安全垫普遍高估的。并不是坏账率要上升到2.5%+营业利润抵抗的2%+一般拨备1.5%之后,所有者权益才会受到损失。
阁下是否研读过任何一家上市银行的年度报表?所有者权益中的一般风险拨备是对风险资产总值的拨备,但我说你误读的是2.5%的拨贷比要求中的风险拨备是在贷款科目中的,并非在所有者权益中的,但作者的文章中故意混淆这种差别,只当坏账总额侵蚀到2.5%拨贷比都无法覆盖的前提下,首先是冲击当年的营业利润,然后才能冲击到一般风险拨备,也就是所有者权益。
根据2012年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风险拨备分为一般拨备和资产减值拨备,资产减值拨备在文章第一个理由里已经陈述,2.5%的拨备水平是在表内贷款基础上进行的拨备,而非银行所暴露的所有信用风险;一般拨备则为一般风险准备科目,原则上不低于账上贷款的1.5%,计入所有者权益。您看得仔细,不过知识需要更新了:http://money.163.com/12/0417/16/7VABIMSF00253B0H.html,“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准备金,又称拨备,是指金融企业对承担风险和损失的金融资产计提的准备金,包括资产减值准备和一般准备。”
博主需要重新回到学校学习基本的会计常识, 一般性拨备和银行的风险拨备根本不是一回事,所有者权益 中的一般性拨备不在银行的风险拨备中,博主的岗位培训 没有过关
还是转转吧~
银行肯定有些问题,其他许多股票的风险恐怕更高。
[汗]再等等
已经看得出来的问题都的风险级别都不是很高,现在大家都说银行股有问题,其实是某些人在说鬼故事而已,还拉上了一班凑热闹的墙头草。我相信,银行股是有些迷茫,但是过了1-2年后会是一个持续上涨的版块,当然了涨幅跟现在的创业板是没法比的!
有道理